“苏超杯”不是只有热梗和德比
人们往往只关注网络热梗, “散装江苏”,“十三太保”,“城市德比”,“恩怨对抗”。但“苏超杯”带来的绝不只有网格热梗。
人们往往只关注网络热梗, “散装江苏”,“十三太保”,“城市德比”,“恩怨对抗”。但“苏超杯”带来的绝不只有网格热梗。
随着内容营销、新媒体运营成为企业宣传标配,越来越多企业开通了抖音、小红书账号,但很快发现比起一本正经的品牌宣传,玩梗的趣味营销似乎更容易出圈。
“进去VIP,出来SVIP”——这句2025年最火的网络热梗,正是优酷剧集《藏海传》掀起的“全民追剧热”缩影。观众这边为了追更,甚至自嘲“刮风下雨也要升级SVIP”,平均每8分钟一次高能剧情,逼得人根本停不下来。
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?刷到一个视频,开头是"你可能不认识我,但......",然后突然发现,原来那些熟悉的BGM、表情包、流行语,都出自这个人之手。这种"恍然大悟"的感觉,正在成为2025年最火的网络现象。
这场梁靖崑与雨果的半决赛堪称跌宕起伏。梁靖崑在决胜局3:0领先的大好形势下,被雨果连得10分,最终以9:11惜败 。场边的刘志强教练,情绪随着比分的变化剧烈起伏。从暂停时反复调整战术、鼓励队员,到比赛胶着时的无奈苦笑、跪地扶额,尤其是最后一分落地时眼中的释然,
这梗的起源和白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白鹿在影视圈那也是相当出彩,像《周生如故》《一生一世》这些热门剧都有她的身影。她接受采访时说,《北上》能请周深唱片尾曲《消散人潮》,是因为导演是周深的歌迷。这事儿一传开,网友们就开始热议周深在影视 OST 领域的 “高频出镜
“网言网语”并不可怕,其中一些反映时代特征的网络用语经过时间的沉淀,也可能进入大众规范语言的行列。但是,有些网络热梗语义模糊、用词不规范,甚至包含低俗、恶意的价值观念,展现出低俗、粗鄙的语言文化,会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。(据上观新闻5月15日报道)
2025年5月,马頔在《我是唱作人2》中的片段突然翻红。视频里他拍着脸说“爷们儿要脸”,并宣称《南山南》“分分钟能写出来”,随即引发全网模仿。这场“赛级北京人”的调侃狂欢,却意外暴露了一个残酷现实:人们热衷解构马頔的“人设”,却不再倾听《南山南》本身。
2000-2010年是中国互联网的"拓荒时代",从BBS论坛到QQ,从猫扑到贴吧,网友们创造了无数经典热梗。这些梗或来自社会事件,或源于网友自嘲,最终演变为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。今天,就让我们深入盘点这十年间最具代表性的十大网络热梗,重温那个"纯真"的互联网年代
众所周知,蓝V做小红书,都在走一种很新的抽象路线,尤其爱“蹭”流行热梗。饿了么常年驻守冲浪第一线,吃最新的“瓜”,玩最热的梗,胆大包天,百无禁忌。我给大家盘点一下。前几天BIGBANG在MAMA合体回归,饿了么立刻放出网友的点单备注:我,GD权志龙,奶茶多加点